第(2/3)页 “再找几个石匠,最好是连台阶和地面都刻上这些字。” “除此之外,学堂每天上课疲累之后,可以专门让学子在校内跑上几圈,舒展筋骨之时,还能诵念这些口号。” 这么全方位立体的传导下去,别说是那些懵懂求学的学子。 就算是心怀不轨的细作,日久天长下来没准都要归心于新野。 志同则道合,道合则天下皆助。 除此之外,徐风提倡所有进入军伍的士兵都在操练之余,可以去读书识字。 这可不是空口白话般的鼓励,而是实打实的拿出奖励来激励士卒。 成绩优异者,可拔擢为伍长。 历届考试最优者,可拔擢为什长。 除此之外,但凡去学堂识字的士卒,每月还有五十大钱的补贴。 逢各种大考小考,成绩较好之人也会有额外的奖赏。 甚至会将学习成果也列入战功,作为升为军官的一条道路。 如果说让天下之人随意来新野入学,不必收任何学费,算是笼络人心,布局深远。 那让士卒学习,甚至给出高额的奖赏,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举措。 疯了? 培养一个读书人需要多少代价。、 就算有了印刷术,而且还有当年培养的三千学子作为老师,白白花大量资源,就为了把注定送死的士卒培养成读书人? 读书再多,难不成到了战场上就能口喷刀剑,诗文杀人? “鸿羽先生,咱们兴修的学校恐难容纳如此多的军士……” 一向负责军事的徐庶也是眉头微皱,问道: “更何况每日操练已花去不少时间,来回奔波于学校之间,恐怕会耽误操练效果。” 徐风稍加思索,直接说道: “那就从三千学子之中募集五百英勇敢战之人,编入军中,混杂于各军行伍之中。” “那样的话,每日不必让军士前往学校,只需拿着书本自行学习,若有不解之处,便可询问军中的学子。” 虽然徐风安排的井井有条,但无论是擅长军事的徐庶,还是城中百官,都是疑惑不解,似乎不知道徐风如此安排到底有什么用。 但以为徐风也时常颁布十分古怪的政令,看似没有道理。 却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形成种种神奇效果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