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唔,不如便称他《辩证思维,唯物科学》。” “辩证思维,唯物科学?” 单纯八字,已经能完美诠释其深意。 “弟子受教。” 实际上,不同学说之间的弟子,倒也不是势同水火。 当年百家争鸣之时,也有不少大才曾向其他学说的前辈请教。 就比如孔子曾向道家的老子请教学问。 身为法家和兵家亚圣的吴起,当年更是拜师于曾子,学贯三家。 因此两人虽然是杂家和墨家弟子,但向徐风请教学问,执弟子礼,倒也不算犯忌。 了解完毕之后,两人随即起身,但却并没有急着离开新野。 而是在新野停留了三五日,既是观察新野在徐风的治理下能有什么变化。 也是为了能及时向徐风请教一些难解的问题。 在两人离去之后,徐风也开始着手进行学堂的改革。 首先是扩大学堂的规模,从学堂改为学校。 单独在新野县城之外开辟了一大片区域,再划分不同的区域。 首先是最基础的开蒙识字,类似于现代的识字班和小学。 学会识字写字之后,便算是完成了最基础的扫盲。 如果还有意继续深造,便可进入第二区域,学习最基础的几门课程。 历史,知晓自古至今大概的时代更迭,英雄俊才。得以以史为鉴,明物懂理。 文学,除了识字之外,也要对拗口的文章有基本的阅读能力。避免碰上文言文便不解其意。 术数,最基本的数学教学,不求会多么繁杂的考题,起码能完成最基本的加减乘除。 实际上,能学到第二层次的人,已经不到开蒙识字之人的三分之一。 而学到这一步,也算是达到了徐风最基础的‘基本教育’。 至于后面更深入的兵法、政论、匠工、天文水利等专门的科类。 便是由专门擅长的老师,带着十几个天赋心性都达标的弟子,专门进行研究学习。 本来这些设置还算在众人的理解范围之内。 毕竟古时也曾有不少大贤立誓有教无类,广开学路,讲经传道,就连孔子还有三千弟子呢。 之前徐风在许都建立的太学、稷下学社,便与此效果相同。 第(2/3)页